花椒(學名: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.)是蕓香科、花椒屬落葉小喬木,高可達7米;莖干上的刺,枝有短刺,當年生枝被短柔毛。葉軸常有甚狹窄的葉翼;小葉對生,卵形,橢圓形,稀披針形,葉緣有細裂齒,齒縫有油點。葉背被柔毛,葉背干有紅褐色斑紋?;ㄐ蝽斏蛏趥戎χ?,花被片黃綠色,形狀及大小大致相同;花柱斜向背彎。果紫紅色,散生微凸起的油點,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或10月。
分布北起東北南部,南至五嶺北坡,東南至江蘇、浙江沿海地帶,西南至西藏東南部;臺灣、海南及廣東不產。見于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,在青海,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種。耐旱,喜陽光,各地多栽種。
花椒的木材為典型的淡黃色,露于空氣中顏色稍變深黃,心邊材區別不明顯,木質部結構密致,均勻,縱切面有絹質光澤,大材有美術工藝價值。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。其果皮可作為調味料,并可提取芳香油,又可入藥,種子可食用,也可加工制作肥皂。
折疊藥用
花椒功能主治
溫中散寒,除濕,止痛,殺蟲,解魚腥毒。治積食停飲,心腹冷痛,嘔吐,噫呃,咳嗽氣逆,風寒濕痹,泄瀉,痢疾,疝痛,齒痛,蛔蟲病,蟯蟲病,陰癢,瘡疥。
①《本經》:主風邪氣,溫中,除寒痹,堅齒發,明目。主邪氣咳逆,溫中,逐骨節皮膚死肌,寒濕痹痛,下氣。
②《別錄》:療喉痹,吐逆,疝瘕,去老血,產后余疾腹痛,出汗,利五臟。除六腑寒冷,傷寒,溫瘧,大風汗不出,心腹留飲,宿食,腸游下痢,泄精,女子字乳余疾,散風邪瘕結,水腫,黃疸,殺蟲魚毒。開腠理,通血脈,堅齒發,調關節,耐寒暑,可作膏藥。
③《藥性論》:治惡風,遍身四肢頑痹,口齒浮腫搖動;主女人月閉不通,治產后惡血痢,多年痢,主生發,療腹中冷痛。治頭風下淚,腰腳不遂,虛損留結,破血,下諸石水,腹內冷而痛,除齒痛。
④《食療本草》:滅瘢,下乳汁。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破癥結,開胃,治天行時氣溫疾,產后宿血,治心腹氣,壯陽,療陰汗,暖腰膝,縮小便。
⑥《綱目》:散寒除濕,解郁結,消宿食,通三焦,溫脾胃,補右腎命門,殺蛔蟲,止泄瀉。